top of page
作家相片Jenn

讀藍佩嘉《拚教養:全球化、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》

已更新:2022年7月3日

很難得看到一本社會學學術研究的書籍,行文之間卻能緊緊抓住一般讀者注意力。



這是一本訪問在台灣社會不同的社會階層的父母,他們在面對親職的選擇,所作出的決定以及產生的焦慮。


裡面訪談的故事,雖然都發生在21世紀台灣的教育現場,能引起我現在的許多共鳴。一方面我回顧著,我在台灣小學到大學升學的記憶(我上大學那年,也是2000年了),隱約覺得有些東西好像二十多年沒有改變;另一方面,也會不自覺比較自己在荷蘭養育小孩的歷程,同樣兢兢業業。


其中寫到有一段,是一個留學美國的律師爸爸,把小孩送到在台灣的國際學校,期待孩子能早點建立起英語能力,能有往全球職涯發展的資本。


又有一段,講到某位受訪者提到,他們覺得歐洲的文化“比”美國深厚云云。作者藍老師緩緩地寫道:這是把西方霸權思想的內化。


讀來我一下子有些踉蹌,說實話,我自己這一生許許多多時間都在“比”; 我相信只要我贏了,我就會有更多的機會與資源。所以我在聯考制度下,拼命追求高分,念了第一志願;在證照考試上積極補習求快,甚至還曾經考了獎學金出國留學。而所謂出國,也是以歐洲中心思想,去我心中所謂的“先進國家”、“名校”,追求學術圈最高的學位。


這個不自覺的“內化”這個先進與非先進的,我看到我自己的迷思。


一直到我寫作的這個當下,我都不能說,我已經真正的脫離這樣的迷思:但我願意繼續探索,並且努力面對真實的自己。


四十歲了,還在思考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,還在發現自己被許多社會框架,不自覺的束縛著。或許這就是我最大的功課之一。謝謝藍佩嘉老師的這本發人深省的書。





9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